巫山县陈家村坑洼的“毛毛路”上,王老师为学生营养午餐准备的几斤肉被颠到地下。
一名孩子正在试穿王老师从城里“要”来的衣服。
站上海拔1950米的陈家村村小讲台,他是惟一的老师,一教就是35年。
除了王老师,他还有个称呼叫“王木匠”——每到周末、假期,他都要做木工活挣钱。
挣的钱干啥?资助困难学生。多年来,不算其他,他资助的钱中,仅学费就有三四万元,让100多个学生免去了辍学的命运。
“马兴琼,来,你背这个新书包正合适。”
“陈振美,这是你一直想要的水彩笔。”
“赖学春,套上这件毛衣试试,大点正好多穿几年。”
……
9月1日,是巫山县海拔最高的村小——巫峡镇陈家村村小学生报到的日子。
在给三个年级的21名学生发完新书后,该村小唯一的老师、在这里坚守了35年的王绪田从讲台下拿出一个大包袱。解开疙瘩,里面是一些文具和旧衣服、鞋袜等。
每学期开学,王老师都会发这些东西。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外号又叫“王木匠”的王绪田告诉我们,有的是他用当木匠挣来的钱买的,有的则是他做木工活时四处“讨要”来的。
放学后,王老师又专程到马兴琼家为孩子们辅导功课。
王老师每天天蒙蒙亮就会起身,开始为孩子们准备中午的营养餐。
30年前,教书匠变木匠
无意中翻到爷爷留下来的“百宝箱”,他眼前一亮,何不靠祖传的木匠活挣钱资助学生?
王老师怎么成“王木匠”的?事情得从头说起。
1978年,在老校长的推荐下,初中毕业的王绪田成了大山深处海拔1950米的陈家村村小的一名民办教师。在这个偏远贫困的山村,由于缴不起学费,每学期都有两三个学生辍学,学生总数越来越少。1983年,他教的五年级学生毕业时,一个班只剩下了五六名学生。王绪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山里娃要走出大山,不读书么子(怎么)行?”作为陈家村第一批初中毕业生,王绪田深感自己对不住老校长的嘱托。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2.5元,微薄的收入帮不了太多学生,怎么办?
一天,王绪田在家里翻东西,无意中碰到当木匠的爷爷留下来的“百宝箱”。一翻,里面有墨盒、锯子、刨子等工具。他眼前一亮,何不靠祖传的木匠活挣钱资助学生?
从那以后,村民们常看见年轻的“王木匠”背着“百宝箱”,行走在苍莽的大山中。
这一走,就是30年。
教书匠当木匠,并不容易。
有一年夏天,去山里拣木材的王绪田惊扰了一窝马蜂。疯狂的马蜂把他蛰得像馒头,昏迷了一天才醒来。
还有一年冬天,冰雪封山,在山上背木料的王绪田不小心踩滑,和两米多长的木头一起滚向山崖,幸好中途被一块大石拦住。膝盖磕破一个大洞,疼得昏死过去的他被村民发现,背回了家。
活路好的时候,他白天上课,晚上还要赶木工活。就着一盏煤油灯,王绪田常常忙到深夜,清早起来,妻子总能发现他趴在“马凳”上睡着了。
邻近几个村、山下的城镇、中小学校,都留下“王木匠”的足迹。即使是膝盖磕破大洞的那年冬天,包扎好伤口休息了一天后,他又起床赶木工活。“一把椅子6块钱,多做几把,就可以多帮一个学生。”
遇到困难学生多的时候,一个班十六七个学生,“王木匠”要资助八九个,少的时候也有三四个。
长期操劳过度,51岁的“王木匠”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不拼命挣钱不够用呀,最开始一个细娃的学费是10多块,后来一百好几了!”
1000多个细娃,被“木工活”送出大山
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王木匠”挣钱不为自己,而是为了他那些穷学生
一来二去,“王木匠”出名了。方圆几十里,只要有“活路”,大家都会尽量请“王木匠”。因为他们知道,“王木匠”挣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他那些穷学生。
9月1日晚,坐在村小的操场上,村民们给我们摆起了“王木匠”的故事。
胡泽华说,我们这儿穷得很,家里几个细娃都要读书时,让某个孩子辍学是村民唯一的选择。每学期开学,王老师总是漫山遍野去“捡学生”,把他们捡回学校继续上课。
“我们家头四个姐妹,逗(就)是全靠王老师的资助才念完书的。”家有七姐弟、如今大学毕业在金坪村当老师的马兴美清楚地记得,2002年秋季,家里四姐妹都要上学,开学要交600多元。父母让她们同时辍学。是王老师二话没说把学费全垫上,一直垫到四姐妹小学毕业。现在,马兴美的妹妹马兴菊也在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读大二了。
朱家意爆料:“陈辉银家的女娃,没得王老师帮助,哪当得了老师?”
2003年,陈辉银的三女儿陈振存考上了初中。但家里没钱,不得已,陈辉银动了让女儿辍学的念头。“只有读书,娃今后才有出息。”王绪田三番五次上门劝说。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带着从未去过县城的陈振存到学校申请了贫困补助。如今,陈振存已成为大昌镇白果乡的一名小学老师。
胡传贵告诉记者一个秘密:“王老师垫付学费不得记账哟!”
原来,5年前,陈家大娃子陈兴国大学毕业工作后,找到王老师还当年垫付的学费,结果王老师说“还么子(什么)账哟,记不清了,给点就行。”
陈家村原来只有3个初中毕业生,自从王老师来了,村里走出了十几个大学生,1000多个细娃走出大山读初中、高中,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从王老师1983年开始当木匠,到2006年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免费,他共资助了多少学生,垫了好多学费?”我们问。
王老师说,自己记不清了。村民们七嘴八舌凑了下:23年间,他资助的学生,总共有100多个人、约400人次,仅学费就至少三四万元。
1分工钱,“王木匠”也要斤斤计较
他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村小通电、学生看病、买摩托车运送学校物资……为此,他欠了一屁股的债
对学生,“王木匠”很大方;但对于做木匠活的东家,他却斤斤计较,工钱1分都少不了。
“要是少了工钱,平素一向好说话的‘王木匠’会板起脸跟你计较。”村民陈家贵说,不仅工钱一分都不能少,临走时他往往还死皮赖脸地讨要旧衣物,“还不是为了那些细娃。”
的确如此,“王木匠”挣来的钱要用的地方太多了。
1995年暑假,“王木匠”挣了2000多元。他决定干一件“大事”:把电线架进村小,让孩子们见识大山外精彩的世界。村民赶来帮忙抬电杆、架电线,“王木匠”买来电视机、地面卫星信号接收机、VCD等。虽然淳朴的村民没要工钱,但为办好这件“大事”,他用完了挣来2000多元不说,还另欠下了1000多元债。
2002年,四年级的陈振燕突然肚子疼得在地上打滚。医生一检查,是急性阑尾炎,需马上动手术,手术费要几百元。振燕爸爸早已去世,妈妈出门打工,家里就一个婆婆,十分贫困。王绪田来不及多想:“先做手术,钱,我来想法。”当陈振燕的婆婆气喘吁吁赶到时,一张400多元的医疗费单据被王绪田悄悄藏进衣服口袋……
这几年,由于学生上学不用缴学费了,“王木匠”也没以前累了,但寒暑假他还是照样找活路做。“没书包的得买个书包吧,常备药品也得买起。”王老师放不下那些从他这毕业下山读初中的学生,“家里一没钱就跑回来,我不管咋行。”
去年春季学期开始,巫山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营养午餐。为了让山里娃吃上热腾腾的饭菜,王绪田赊回一辆摩托车,运送肉菜、鸡蛋上山。
当记者问他买摩托车欠了多少钱时,他直摇手:“莫事,慢慢还,老板不要利息。”
记者手记 >>>
心中有爱,就会被人牵挂
在陈家村,王绪田是最受尊敬的人。村民有啥问题,都请教他;有啥矛盾,都请他调解;村民有喜事,必定请他管“礼钱”。
为啥?
不仅仅是因为他数十年如一日资助学生,还因为35年来,他从没因做木工活或其他事情耽误过上课。即便是4年前,为了84岁的老母亲就医方便,他在巫峡镇上租了房,每个星期来回奔波时也不例外。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寒暑假他曾自己花钱,到县教师进修校进修,到重点学校南峰小学听课。他说,“年轻老师教得好,赶不上他们,只有下岩里(苦功夫),多学多观摩。”
他尝试用新方法教学,互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他还发明了“蛇战游戏”(老鹰捉小鸡的升级版)跟学生一起玩,带体育委员到南峰小学学习武术操。
2011年,7岁的马兴松该读一年级了,但全村这么大的儿童只有他一个。如果到村外读书,最近的学校也有10多里山路。于是,已经承担了两个年级的复式教学的王绪田又成了他的老师,这也是巫山县唯一一个还在担任三级复式教学的教师。
王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细娃们读书的事,耽误不得。”
9月1日晚,10多个村民不约而同地来到村小,郑重向我们提出了请求:记者同志,王老师太辛苦了,我们这儿11月到次年3月冰雪覆盖,王老师骑摩托也骑不拢,能不能帮他解决辆车,就是那种1万多一辆的小货车,20多个学生天天要吃营养午餐,他买菜送蛋也能方便些。
一个心中有爱的乡村老师,注定会被人牵挂!这是我们最强烈的感受。
爱的回声
重庆日报昨日报道《乡村女教师和她的三座“桥”》引起各方关注
王老师不用为女儿学费发愁了
华龙网讯 (记者 陈维灯实习生李雪鹏)王老师不用为小女儿甘露的大学学费发愁了!《乡村女教师和她的三座“桥”》刊发后,重庆日报“爱的坚守——乡村教师的感人故事”公益合作方市烟草专卖局昨日承诺,向王老师女儿捐赠1万元学费,今后4年,还将对她进行持续帮扶。
此外,市烟草专卖局人士还表示,看了重庆日报的报道后,很为王老师的事迹所感动,他们决定为兴梨村小赠送并安装价值1.5万元的铝合金窗户,赠送2架电子琴、价值5000元的电暖器和4台电脑,用5000元安装网络并预付1年的网络费用。此外,还将赠送每位学生1套学习套装。
在物质帮扶之外,该局还计划开展“我来当老师”长期公益活动,选择3-5名员工到兴梨村小担任老师助理,与王广贵老师一同见证孩子们成长。
此外,重庆日报昨日刊发的报道也引起了云阳县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据县教委相关负责人透露,针对王广贵老师和兴梨村小面临的实际困难,县教委已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如为减轻兴梨村小老师的负担,将为兴梨村小聘用专职炊事员。此外,县教委还将举行专题研讨会,对云阳县境内所有村小的教学情况进行梳理,想办法改善村小老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网友热评
网友“君临天下”: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有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肯定也是顶呱呱的,他们长大后将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伟大的老师,向你致敬!
网友“爱好一生”:像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拿着最低的工资却干着最艰辛的工作,这就是老师。
网友“虎哥”:王老师的事迹感人至深,使我这七尺男儿也饱含热泪。有这样的好老师是民族之幸、国之幸。恳切希望政府对王老师进行表彰奖励,激励更多的人献身教育、培育人才。何愁我民不富、国不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合作 -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猎头服务 - 防骗手册 - | |||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硕博人才网 版权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硕博人才网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务的人才招聘网站,是国内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誉保证。并提供招聘会信息、人才市场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