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定期发布前沿领域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政策指南,构建常态化的产业问题捕捉机制和人才需求动态机制,为不同高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教育主管部门应协同相关行业企业和高校制定不同产业领域校企合作的细化方案,推动高校资源共享共建
■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应当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倾斜。完善培训体系,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新年伊始,上海就业市场热气腾腾:各类招聘活动密集举办,确保“天天有岗位、周周有招聘”;劳务协作对接和“点对点”返岗服务正紧锣密鼓开展,缓解企业季节性“用工荒”;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也始终不断线……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历年上海两会重点议题。在一些长期关注就业问题的代表委员看来,当下“就业难”既有求职者择业观转变、信息不对称等表层因素,也有就业总量矛盾,尤其是结构性矛盾这些深层因素。今年,围绕解决就业供需错配现象,代表委员纷纷在会场上建言献策。
调结构 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学的用不上”“用的没学过”……大家认为,从供给端看,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要从教育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入手,使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更加匹配。
“在新质生产力快速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培养能够动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场景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民进上海市委的一份集体提案指出,当前,上海高校的学科专业布局与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尚未形成有效对接;传统重“教”轻“产”的思维惯性仍然存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师资力量、课程和教材等教学资源不足,数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
他们建议,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定期发布前沿领域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政策指南,构建常态化的产业问题捕捉机制和人才需求动态机制,为不同高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不断提升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度。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立足高校学科差异性,分类配置资源,确保既有高精尖缺人才培养“高峰”,也有产业适配人才培养的“高原”,协同相关行业企业和高校制定不同产业领域校企合作的细化方案,推动高校资源共享共建。
上海数字创意产业正呈现集聚发展态势。市人大代表、上海莉莉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胡睿指出,当前数字创意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缺乏专业人才输送通道,很多新兴创意公司招不到游戏策划、技术美术等专业对口人才,特别是同时具备艺术和科学素养、既懂文化又懂技术、了解业务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她认为,应面向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推动高等院校与产业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具体而言,可以选择部分上海高校探索试点,强化校企联合培养和实践培训工作,进一步优化数字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此外,建议健全数字职业标准和标准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数字经济相关职业资格制度。
提技能 优化职业培训对接市场
除了高等教育改革,职业技能培训也是纾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工信部调查显示,到2025年,我国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3000万以上。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桩桩件件都迫在眉睫。
市人大代表、黄浦区文旅局副局长方研翔建议,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应当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倾斜,进一步提高补贴力度,鼓励相关从业人员通过培训参加考核并取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推动职业院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并在毕业时取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从源头上加大技能人才供给。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打通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培养通道。”他说,技能人才通常只参与技师、高级工等职业技能等级评定,专业技术人才大多只参加职称评定,这样就人为地把两个群体割裂开来,不利于技能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建议打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职业技能评价界限,拓宽技能人才上升通道,促进两类人才融合发展。
市政协常委、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刘新宇注意到,当前不少职业技能培训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课程进行,缺乏个性化培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满堂灌”现象严重,也没有持续跟进和巩固,很多都是“一次性”培训。此外,职业培训工作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职业培训师的专业功底和职业素养也有欠缺。
他建议,加强宣传引导,激发劳动者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搭建“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开展分层次阶梯式培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双方资源共享;完善培训体系,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构建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相适应的信息平台和信息化服务体系。
在市政协委员、上海供春陶业有限公司总工艺师蒋国兴看来,市场是职业技能培训的风向标,要在把握劳动力市场趋势的前提下,动态调整培训课程与师资,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课程设置要突出前沿趋势,将技能培训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他举例说,可以将数字艺术与传统工艺美术融合催生的“数字雕刻”“虚拟刺绣”等技能纳入培训课程;或以动漫衍生品制作需求为参考,增设动漫形象的手工黏土塑形、3D打印建模等课程,使劳动者快速掌握新兴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