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保亭乡村教师王强大山中坚守了34年

  他很普通,带着乡村教师常见的一口蹩脚的海南普通话,没有得过什么表彰,没有培养出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没有舍身救学生的壮举,从业34年依然是一名最基层的教师,一年的工资买不起县城里的商品房的一间厕所。

  这位乡村教师把34年的青春与热血全部奉献给了至今仍无公路到达,只有摩托车与双脚能去的大山里的家乡。在穷乡僻壤扎根34年,勤恳34年,坚守34年,他放弃无数次调往山外的机会,哪怕是让他去当校长。

  保亭离省会海口的距离只有200多公里,这位乡村教师一生只到过海口两次:上一次来时海南甚至都还未建省,此次前来省会是由县里送他来海口接受记者的采访。

  这位乡村教师每学期都挑着100多斤的课本,在九曲回肠又崎岖艰险的山路疾走14公里。

  这位乡村教师的父亲生病住院,他掏空所有的积蓄,却只拿得出2000元钱……

  他说:“我爱我的家乡,我想为他作一点贡献。”

  他说:“我也想过走出去过更好的生活,只是外面的人更不愿意来这里教书,如果我走了,这里的孩子将无书可读,无学可上。”

  他叫王强,海南省保亭县山区里一名普通乡村教师,一名共产党员。

  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海口第一次见王强的时候,尽管天气很热,他仍然穿着一件长袖衬衫,皮鞋看得出很旧,但是擦得很干净,光亮如新。他还保持着他那个年代的人的一些习惯,例如把一支钢笔别在胸前的口袋,只不过王强别的只是一支圆珠笔。

  这是他第二次来海口,他都记不清上一次来具体是哪一年,只记得那年海南尚未建省,那时的椰城还是一片平房,路口没有一盏红绿灯。

  在这更久远之前的1978年,王强高中毕业后就回到了养育他长大的家乡——保亭县什玲镇水贤乡,在水贤小学当了老师。1983年他得到了前往通什民族师范学校读书的机会,两年后毕业。他面临了抉择,是回到无水无电,教室还是茅草房的家乡继续当个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出头的山村老师,还是到条件更好的乡镇小学去教书?如何选择,当时看上去根本不用思考。

  而且在那时,王强正和他后来的妻子——卓英兰处在热恋之中。早在1980年的时候,卓英兰的父母便因为生活的诸多不便而搬出水贤村,迁入山下的八村生活,并一心希望卓英兰能嫁到山外,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卓英兰和她的父母一次又一次劝说王强下山教书。

  王强却让所有人目瞪口呆,他选择了留在山里。

  “他不是不能走,而是不愿意走。”在卓英兰看来,王强的坚守是因为对孩子的爱。她一劝王强下山,王强便对她说,如果连他这个本地人都觉得山里艰苦不愿在这教书的话,那就更不会有人愿意从外边来这教书了。山里的条件虽然不好,但是附近两个村里都有不少孩子,下山的路远又不好走,大人都走一次怕一次,更何况是那些年幼的孩子呢?山里雨季河水大,一旦遇到下雨天,除了路面时不时的坍塌外,还有暴涨的溪水,怎么忍心看着这些孩子冒险下山求学?如果孩子们因为危险不去上学,那他们就会成为文盲,这两个村一个是黎村一个是苗村,到时可能连普通话都不会说,耽误一生呀。

  王强说他当时所想的,只是“家乡那么穷,我又有一点能力,当然要为它作一点贡献,我希望家乡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哪怕卓英兰的父母因此而反对他们的交往,王强也义无反顾,而这一留,就是34年。“也许我的能力不足以让家乡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一想到能为家乡做一点事情我就很高兴。”

  是什么理想让人甘于在荒山之上默默耕耘?是什么信仰让人在贫苦之中斗志昂扬?又是什么坚守让人在诱惑前坚挺脊梁?

  为之梦想,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王强用34年的生命去浇灌,至死不悔。

  王东是王强的堂兄,也是王强唯一的同事,他在1983年跟随王强成为了一名山村教师,坚持至今,是水贤村教学点仅有的两名老师之一。王东不知不觉间也已经在村里干了29年的老师,他坚守的背后是王强的言传身教。

  “他常常私下和我谈论,外地人来这教书待不住,往往待半年就走,平时上课还常常星期四就下山,星期二才回来。如果连我们都走了,那村子里的孩子就没书读。什么人来教他们认字说话?什么人来教他们明事理,辨是非?”

  “他从未请过假,就算平日里有点感冒发烧的也是吃个药忍一忍,没有耽误过孩子一天的课。”王东说,山里气候多变,就算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稍不注意还是容易染上风寒,严重时会引发高烧,王强也不例外。每每王强感冒发烧时,王东总会劝王强好好休息下,不要去上课了,可王强总会说“老师少,我要再不去孩子们的功课就会被耽误的,忍一忍就过去了”。

  “忍一忍就过去了”,这是这些年王强“最爱”的口头禅。王东说,这些年无论病了、身体不舒服,还是家中有事,王强都会坚持先给孩子上课,从未因为家里农忙抑或是身体不舒服向学校请过一天假,耽误过一节课。

  这漫长又艰辛的34年,对王强来说,也许只是“忍一忍就过去了”,也许他也从未想过,这34年,照亮的却是无数山村儿童的未来:在他们原本闭塞蒙昧的世界里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见绚丽的彩虹高挂云端。

  没错,教书育人,王强所做的工作再平凡不过,只不过是平凡之中那闪烁的光芒映照了一个人的平凡光辉。

  雷锋问自己,也问所有人:“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王强用34年做了回答,他的回答就是这首用岁月与爱谱写的生命之歌。

  挑100斤书走14公里 一走就是20年

  当地有一种叫做“石鳞”的鱼,据说它们从不随波逐流,而是喜欢逆流而上,与浪涛搏击,又被叫做冲浪鱼。

  这是对路的选择。

  巴尔扎克在他的手杖上写道:我将摧毁路上的一切障碍。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对前行的路的坚定不移。

  商报记者前往王强的山村,从保亭县城驱车40分钟才到达了什玲镇八村乡,这里距离目的地水贤村尚有7公里,而汽车已经无法再往前,因为再往前就没有了公路,只有黄土铺就的崎岖山路,而且前日刚逢大雨,山路湿滑,连摩托车也望而却步。

  商报记者一行只能选择步行上山,早上9时出发,临近11时半才抵达。这个山村的偏僻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水贤村和附近的什东村,是保亭最后两个没有通公路的农村,当年盖房子的材料是让人挑上山来,手机在这里找不到一格信号。村里一些村民的电视机坏了,但是因维修不便而一直闲置在家。村民们曾连续三年中秋节没有吃上月饼,因为那三年每逢中秋节就风雨大作,导致山路一星期,甚至一个月都不通,根本没法下山买月饼,下去了也上不来。

  这就是王强坚守34年的地方,山明水秀又山险水恶。只有去了才知道坚守于此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

  山路难行。商报记者上山的路上沿路都是烂泥与山石,路线九转十八弯,中途已有人喊迈不动步子,同行的许多人隔天起床后双脚犹如针刺。

  而2001年前这里甚至连黄土铺的路都没有,有的只是层层险阻山间小道,而如今7公里的路程,那时要走14公里。

  2001年前,王强就在这山间小道上,挑着100多斤的课本一次又一次挑战这崎岖的14公里。每学期开学,王强都要到保亭县城的新华书店购买本学期的课本,再搭车回到八村。14公里的攀登,他需要的时间大概是3个小时,常常是一大早出门,直到夜间才能回到家。

  路上有一条很宽的河,平时倒没什么,水不深,一趟即过。但是遇到途中下雨的时候,不但山路极其难走,还有随时坍塌的危险,河水更是暴涨至五六米深。王强只能把书放下,用芭蕉叶遮盖起来,先等一阵。如果雨还是不停,就只能自己先游回村里,第二天再回来取。然而即便是不用带书,想渡过暴涨的河水也必须紧抓着树藤过去,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大水冲走。

  这样挑百斤书走14公里山路,他一直持续了将近20年,直到2001年山里铺了黄土路后,可以行驶摩托车才结束。没人知道在苍茫的月色下,挑书前行的王路会想到些什么,甚至连他自己都已忘记。会不会体味着孤独?会不会感到失落?抑或是对学童的笑容充满期待?

  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个孤独的背影始终奔行在自己的路上,即便是有犹疑,有退缩,有害怕,他也从没有将肩上的担子弃之不顾,哪怕暂时搁下,也会重新拾起上路,自他选择这条路始,他就决定要摧毁一切障碍。

  在这个世界上,终究还有像他一样的人,将苦难扛在身上大步向前,为的却不是自己,而是为了一群蓬勃的力量。

 

  每逢刮风下雨,两位王老师都要接送孩子过河

  水贤教学点一共就五间房子——一间办公室,一间杂物房,还有三间教室。教室狭小,桌椅已是满目疮痍,粉笔就算只有指甲盖大小也要用,黑板擦只是一块破布。教室前有一块活动场地,原来还有两个用木头和木板自制而成的篮球架,两三年前已经损坏,活动场地上只剩杂草丛生。孩子们体育课的内容只能是排队列和做游戏,因为没资料,也没人教,两个老师连广播操都不会。教学点原来有一台旧电脑,后来因为山区电压不稳烧坏了。

  教学点设有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共3个班,全校共有25名学生。工作量非常大,王强常常是身兼数职,既充当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还要扮演好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的角色,平均一天下来,一位老师要上六节课。最麻烦的是学前班刚入学时,因为黎村苗村平时一般不讲普通话,王强教课的时候要先用普通话念一遍课文,再用黎语苗语各自解释一遍,有时甚至还要用海南话。

  在这一无所有,又夹杂不清的地方,你能期望获得什么?钱色名利?一切世俗的欲望与此地无关,这里有的,只是希望!

  教室里挂着一幅励志语:对生活我们充满希望,对未来我们抱有理想,正是理想与希望激励我们共同远航。

  王强说:“我不期待他们能考上大学,我只是希望知识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能改变他们对生活的看法,让他们对未来抱有希望,这就是我的成功了。”在他看来,山村的学生学习往往毫无目的性,家长也认为认认字就可以了,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为此,他对学生投入了他能给予的最大的关爱,毫无保留。

  36岁的李文肖和爱人钟秀琼、儿子李清、女儿李春婷一家四口人都是王强老师的学生。

  当年,李文肖上学时,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教学点的校舍还是茅草房,每逢下雨天,王强老师便时刻准备材料修补校舍,小时候他们有些学生没钱交学费,也是王强老师从自己的十多元钱月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帮他们垫付学费,才使他们能继续读书上学。

  升到保亭中学后,从山里来的李文肖碰到一些社会青年将他身上仅有的几元钱抢夺而去。而他因为这次事件受到惊吓,在学校都没请假就跑回家,此后便不想再去上学。

  有一天王强老师去学生家家访,在村里遇到本该在学校上课的李文肖很是意外,为了弄清楚原因,王强老师就直接上他家来询问他为何不上学。了解事情原委之后,王强老师一方面帮着消除他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又不断的向他强调上学的重要性,唤起他重回学校上学的意念。

  随后,李文肖回到保亭中学后,得知王强老师又通过他的关系找到在保亭中学任教的同学,托付他们帮忙关照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令李文肖甚是感动。那时候,没有电话也没有车,下山的路更没有修,村里人要下山需要跋山涉水走14公里的山路,可即便下山如此困难,王强老师依旧为了他的事奔波于山上山下。正是在王强老师的关心照顾下,李文肖读完了中学。现如今,李文肖已经是什东村的一名副村长了。

  什东村距离学校1公里,中间有两条小溪隔开,学生每天都要徒步经两条小溪再到学校。10岁的李芳是二年级的学生,她说遇到秋季雨水季节时,小溪里的水暴涨,湍急的河水吓得她们都不敢过河上学,有时候父母会接送他们过河,可有时候父母到山里忙农活,赶不及接送他们过河,有些人甚至因为这样而不来上学。

  王强就会在每次下雨的时候,来到河边等候他的学生们,手把手的牵着他们过河,甚至是背着他们过河。有时候遇到河水太深,无法过河时,王强老师就会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给他们做饭吃,待到风雨停息,才把他们送回家。

  7岁的李春婷说,下雨天她最怕上学路上紧挨着学校的那条小溪,河里的石头很滑,一下雨水流又急,她不敢过河,王老师也不准她们独自过河。通常王老师都会在河边等他们过河,如果没见到老师,他们就在河边等,因为王老师和他们说过只要下雨天一定会接送他们过河。李清有些腼腆地说道:“我们都很喜欢王强老师,他对我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好。”

 “我会一直教到教不动的那天为止”

  王强不爱喝酒,平时也是尽量不喝,只是一碰上家访就非喝不可了。家访通常是晚上进行,一进门就会被热情的村民拉上喝两杯,不跟他们喝他们还不跟你配合,加之当地所酿的酒“后坐力”十足,一不小心就被“放倒”在村民家中无法回来。

  卓英兰记得,有一天傍晚王强和她说去家访,结果很晚了仍不见他回来,她当时急得就如热锅上的蚂蚁,担心王强家访发生了什么意外。于是,她急忙挨家挨户的去找,才发现他只是被灌醉在村民家中。

  在婚后的日子里,家与学校是王强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在王强的日历中没有“节假日”“双休日”,学校的工作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他将自己的大量时间留给了学生,却很少有时间与妻子、孩子呆在一起,以至家里的一切家务都由妻子一人包揽。

  卓英兰每天除种植槟榔外,还要忙于喂猪鸭等繁琐的家务,有时还要帮着王强一块忙学校里的事情。“有一次,我们孩子生病了,他忙着学校的事都没时间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卓英兰也只能无可奈何。

  不只是学校的事,王强对其他人的事情同样很热心,学生缴不上学费他会代为垫付,至于还不还则毫不在意,遇上别人家盖房子,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帮帮忙。但他却从不愿意麻烦别人,他骑摩托车的技术不佳,不能骑车下山,本可以叫别人载他下去,但是他却从来都是自己步行下山,哪怕是他的弟弟他也不愿打扰。

  他的弟弟,村长王斌说:“他从小就热心,小时候下山读书,每次回来的时候都会自己挑一担柴回来。”此前王斌和家人一样不理解王强为何白白放弃走出大山的机会,以致现在的生活如此困难:“去年我爸生病,全家人凑钱治病,结果他掏空积蓄只拿得出2000块。”不过如今却真的佩服他,王斌说:“他几乎对自己的一切都毫不在乎,至今吃的还是白饭加咸菜,而对别人的事却非常热心。”正因为这样,王强在两个村中都享有崇高的声望,“别人盖新房、结婚时请客吃饭,请帖第一个写的就是他的名字,我是村长,但村里要办大小事情,我都必须问过他的意见才能实行。”

  王强接下来的打算是和王东一起捐出3亩地,盖新的教室,因为旧教室已经太老旧,地处斜坡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只是建房所需的20万元让他颇有点无计可施,他希望能够得到来自社会的帮助。至于往后的生活,“还是会一直教下去。”他说。可是54岁的他已经接近退休年龄,退休后怎么办?

  “如果没有人来教这些孩子的话,我就一直教下去,直到教不动的那天为止。”王强的语气坚定如铁。

  王强这样说

  如果没有人来教这些孩子的话,我就一直教下去,直到教不动的那天为止。

  家乡那么穷,我又有一点能力,当然要为它做一点贡献,我希望家乡能有一个更好未来。

  我不期待他们能考上大学,我只是希望知识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能改变他们对生活的看法,让他们对未来抱有希望,这就是我的成功了。

  后记

  34年,人生最壮美的时光,你会用来做什么?

  有人用34年铺就黄金之路,营造了一生享受的奢华生活;

  有人用34年造就出人头地之路,享受取之不尽的荣华富贵;

  有人漫无目的地虚度年华、消费人生,在这世界上不留一丝痕迹。

  有人则用34年的时光守望理想,默默谱写一首不为人知,平凡却瑰丽绝伦的人生之歌。

  面对着王强,我们感受着这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弥足珍贵,足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人生和对理想的追求,寻找自己心灵的家园。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王强,这位保亭山区里普通的乡村教师,一个最基层的共产党员,用自己34年对信仰和理想的坚守,完美地践行了保尔·柯察金这段历久而仍熠熠生辉的格言。

  对于王强来说,最壮美的事业就是:守护和教育山里的孩子们,用知识滋润他们的心灵,改变他们的命运,让他们告别父辈面朝大山的生活,走出大山,走出美丽人生。

  是的,这些学生们都是他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商报首席记者 张越 记者 陈亮嘉 王蓓蓓 发自保亭 海口 李雪冬/图

  返回首页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硕博人才网 版权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硕博人才网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务的人才招聘网站,是国内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誉保证。并提供招聘会信息、人才市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