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女离故土落脚异地 "老漂族":离幸福有多远

  在校园门口接孩子时,他们用浓重的外地口音呼唤孩子的小名;在小区中,他们推着婴儿车默默旁观晨练的人;在漂亮却空旷的大房子里,他们孤独等待忙碌的儿女归来……这些被称为“老漂族”的老人们本可以在家乡安享晚年,却要为了儿女离开故土,落脚异地。如今,在福州、厦门等地,“老漂族”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近日,记者分别探访了福州、厦门等地的“老漂族”们,了解他们面对生活不习惯、社交网络缺失等状况下的复杂心态。

  老两口的“新分居时代”

  王阿姨从东北来福州带孙子已经快两年了,老家的亲戚都对她羡慕不已,认为能够居住在沿海城市,且有儿孙陪伴,该有多安逸。然而,王阿姨不这样认为。老伴退休后被单位返聘,两人一辈子没有分开,到了这把岁数竟然开始“新分居时代”,自己在福州觉得孤独。

  在福州住,王阿姨总担心老伴,每天都要打电话问问,在电话里嘘寒问暖:变天了要加衣服,出门记得带钥匙……王阿姨时不时会情绪波动,和儿子、儿媳拌嘴,偶尔也会嚷嚷“这就收拾行李回去”,但看到儿子、儿媳为难的表情,心中顿时不忍。

  纠结于亲情与乡愁之间

  今年是阎大爷与老伴周阿姨在厦门过的第四个年头。自打从山西老家跟随儿子来到厦门后,老两口每天除了在家做饭,其他时间都在等待中度过。有时候孩子有应酬,他们就自己凑合着吃点。

  阎大爷说,找不到可以唠嗑的人是他们最大的苦恼。老伴周阿姨生性开朗,过去家里亲朋好友不断,他们最怀念山西老家过年时的那份热闹,从腊月到元宵节,要闹腾一个多月,才算过完年。要好的兄弟姐妹们就住在家里,说不完的话。

  阎大爷老两口在厦门住的算高档小区,出入的人本来就少,有时大白天也很少见到人影。儿子和媳妇怕老人闷坏了,也带老人去会所休闲娱乐一下。可是,阎大爷去了一次就再也不想去了,宁可呆在家里看电视。

  如今,阎大爷老两口最期待的就是清明节。每年一到清明,儿子就会带他们回老家扫墓。扫墓之余,可以看看家乡,见见乡亲们。“和老邻居、老朋友也聊不了多少次了,有年纪大的,没等我们回去就走了。”阎大爷说。

  不知不觉,阎大爷老两口就加入“老漂族”的行列了。他们希望能够尽快融入厦门这座城市。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他们的子女在哪里,哪里就是他们今后的家。

  来自湖北的李大爷老伴早逝,女儿、女婿在福州安定后,就把李大爷接过来。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来到福州,寂寞和孤独时不时地涌上李大爷的心头。“上了岁数,适应不了新地方。”李大爷说,“买菜、做饭、带孙子,我一老爷们插不上手,福州方言又听不懂,远地方不敢去,只能在小区和周边溜达。”

  他告诉记者,有一次,发现小区停了一辆“鄂K”车牌的私家车,觉得很亲切,心里不由兴奋起来。于是,这辆车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几乎每天,他都要到停车的地方,看看车在不在。

  “精神赡养”更需给力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打拼、创业,而他们本该安享晚年的父母,为了子女或是第三代,不得不来到陌生的城市定居生活。他们甘愿当起“后勤部长”,每日为儿女、孙子洗衣做饭,他们虽然享受着合家团聚的快乐,但也承受着孤独和烦恼。割断的人际纽带、缩小的社交圈子,甚至语言的不习惯,都给他们的老年生活带来新的困扰。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认为,“老漂族”的精神现状就是心理空巢或是精神空巢。如果子女对他们关心不够,就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甚至是身体上的疾病。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都会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如果儿女能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帮助父母,让他们的精神之根扎下来,那么即使“漂”在他乡,“老漂族”依然能够活得幸福。

  “精神赡养问题已经成了老龄化问题的深层挑战。” 福州第二中学党委书记郑捷表示,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不过,他们在精神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强烈需求还不能得到及时满足,父母的健康幸福本来就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生活目标。

  返回首页
Copyright @ 2020ShuoBo114.com All Right Reserved 硕博人才网 版权所有
第一域名:www.shuobo114.com第二域名:www.shuobo114.cn
硕博人才网是提供人才、招聘服务的人才招聘网站,是国内知名人才招聘品牌,信誉保证。并提供招聘会信息、人才市场信息。